老师们,同学们,大家好!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,我们正享受着数字化时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:在线学习、移动支付、社交娱乐……网络已深度融入我们学习、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。然而,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,个人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,成为不容忽视的挑战。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之际,我们特别推出此篇倡议,旨在唤醒每一位师生的信息保护意识,共同为我们的数字家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长城。
一、数据安全:为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?
数据,早已不是虚拟世界的抽象概念,而是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重要资产。你的姓名、学号、身份证信息、联系方式、位置轨迹、消费记录、甚至学习习惯……这些都属于个人数据。一旦泄露,不仅可能导致骚扰电话、诈骗短信频发,更可能引发身份盗用、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。

二、常见风险:校园中的数据安全隐患有哪些?
1、公共网络风险:校园内免费Wi-Fi虽便捷,但若未加防护,黑客可能通过公共网络窃取传输中的数据。
2、网络钓鱼攻击:伪装成学校官方邮件、通知的诈骗链接,骗取登录账号密码或个人敏感信息。
3、弱密码隐患:简单密码或多平台共用密码,一旦一处泄露,多处账户随之沦陷。
4、随意分享个人信息:在非正规平台填写个人信息、参与抽奖活动等,可能导致信息被过度收集和滥用。
5、设备丢失或被盗:手机、电脑、U盘等设备若未加密,存储其中的数据极易泄露。

三、实践指南:如何守护我们的数据安全?
1、强化密码管理,筑牢第一道防线:用复杂且独特的密码(大小写字母、数字、特殊字符三种以上规则,且不要包含学工号姓名等信息),不同平台使用不同密码,开启短信、邮件或认证器二次验证。
2、提高警惕意识,识别网络钓鱼:谨慎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和附件、核对发件人地址是否官方域名、对索要个人信息的要求保持警惕、遇到可疑情况,主动联系相关部门核实。
3、安全使用网络,加密数据传输:避免使用公共Wi-Fi进行敏感操作(如支付、登录重要账户)、尽量使用自己的移动数据或加密的网络。
4、最小化信息共享,谨慎授权:遵循“最小化原则”,只在必要时提供必要信息、仔细阅读隐私政策,了解数据如何被收集和使用、定期审查APP、网站授权权限,关闭不必要的权限。
5、做好数据备份,防范未然:定期备份学习资料、研究成果等重要数据、使用加密存储设备,避免数据泄露。
6、及时更新软件,修补安全漏洞:保持操作系统、应用程序和安全软件处于最新状态、启用自动更新功能,及时安装安全补丁。
四、万一泄露,如何紧急“止损”?
1、果断报警,依法维权: 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,提供相关证据,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。
2、紧急挂失,冻结账户: 若涉及银行卡、支付宝等金融账户,立刻联系相关机构进行挂失和冻结操作。
3、全面换密,亡羊补牢: 立即更改所有可能受影响的平台账户密码,特别是使用了相同密码的账户。
4、广而告之,预警亲友: 及时通知家人和朋友,告知他们你的信息可能已经泄露,警惕任何以你的名义发出的诈骗信息。
网络空间的清朗,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。保护个人信息,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。让我们从现在做起,从点滴做起,提升网络安全防范意识,规范个人上网行为,共同构筑一个安全、健康、文明的数字校园!
若大家有数据安全保护或其他方面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或疑问,可联系信息技术服务中心,电话:6903622。
信息技术服务中心
2025年9月15日